侧边栏壁纸
  • 累计撰写 39 篇文章
  • 累计创建 51 个标签
  • 累计收到 2 条评论

目 录CONTENT

文章目录

MySQL 基本索引、聚簇索引、非聚索引、索引失效、SQL 优化

叶子
2024-07-10 / 0 评论 / 0 点赞 / 97 阅读 / 4,139 字

MySQL 4种基本索引、聚簇索引和非聚索引、索引失效情况、SQL 优化

一、索引

1. 概述

索引就是一种帮助 MySQL 提高查询效率的数据结构.

优点:

  1. 大大增加了查询速度.

缺点:

  1. 索引实际上是一张表,因此需要消耗一部分空间资源.
  2. 对表中的数据进行增删改的时候,需要更新索引,因此速度会受到一定影响

2. 索引分类

  • 主键索引

实际上就是我们创建数据库时指定的主键,会自动创建索引,叫做 “主键索引”,在 innodb 引擎中就是所谓的 “聚簇索引”。

CREATE TABLE `nba_new_csv` (
  `id` bigint NOT NULL AUTO_INCREMENT,
  `Name` varchar(255) DEFAULT NULL,
  `Team` varchar(255) DEFAULT NULL,
  `Number` varchar(255) DEFAULT NULL
  PRIMARY KEY (`id`)
) ENGINE=InnoDB AUTO_INCREMENT=458 DEFAULT CHARSET=utf8;

其中,id就是主键,通过命令查看nba_new_csv表的索引

show index from nba_new_csv;

image-20240710182944784

  • 单值索引(单列索引、普通索引)

就是为表中的某一列创建的索引,一个表中可以有多个单列索引。例如,表中有字段 id、Name、Team,那么为 其中的 Name 创建一个索引,就叫单列索引。

-- 创建索引
create index index_name on nba_new_csv(Name);
-- 语法格式:
create index [索引名] on [表名](字段名);


-- 删除索引
drop index index_name on nba_new_csv;
-- 语法格式:
drop index [索引名] on [表名];

image-20240710183400473

  • 唯一索引

在创建表的时候,有时候我们会通过 unique 指定某个字段唯一,这个时候就会创建唯一索引。

-- 创建索引
create unique index index_uq_name on nba_new_csv(Name);
-- 语法格式:
create unique index [索引名] on [表名](字段名);

image-20240710184204091

  • 复合索引

我们为表中的多个字段一起创建一个索引.

-- 创建索引
create index name_team_index on nba_new_csv(Name, Team);
-- 语法格式:
create unique index [索引名] on [表名](字段名);

image-20240710191239469

复合索引失效问题:

以下是 where 查询后通过 and 拼接的字段.

Name 生效
Name Team 生效
Team Name 生效
该怎么判断呢?符合索引生效只要满足以下任意一个原则即可:

最左前缀原则:必须包含做前缀,也就意味着 Name、 Name Team 是生效的.
mysql 引擎为了更好的利用索引,在查询过程中会动态调整查询字段顺序,便于利用索引,也就意味着只要包含所有索引字段即可(任意的组合都可以)。

  • 索引原理
  1. 主键自动排序

image-20240710195704922

排序之后相对来说,查询更快. 例如有 10 个自增 id,现在查询 id = 1 的,那么只需要向下对比一次即可得到,而对于无序数据来说每次都需要遍历一遍数据才能得到。这也就说明为啥主键不建议使用 uuid 去建立,而是使用 int或者bigint 类型?因为在主键建立索引的时候,会先根据表中的主键去排序,排序后再查询,效率会更高。

  1. 索引的底层原理

假设有如下表和信息

image-20240710203644097

索引的数据结构就是一个 b+ 树,原理如下

a)排序,形成链表:表中的每一条数据组织成一个链表中的一个节点,结构由三部分构成:“主键 + 数据 + 指针”,数据就是表中的非主键字段(name, age),指针就是用来指向下一个节点,这些节点会现经过主键 id 的排序,最后组织成一个链表的结构,得到b+树的叶子节点 如下
image-20240710203706171

b)页管理:将链表进行分页管理,每一页的大小默认存储 16kb,假设如下图(真实情况一页存放的数据有很多)

image-20240710203729602

c)页目录管理:将每一页最左边节点的主键 和 指针 拿出来存放到页目录中,页目录的默认大小也是 16kb

image-20240710203744181

d)如果页目录的大小占满了,那么可能还会继续向上生成页目录(父节点),不过一般开发存储的数据,树的高度都不会超过 4 的,也就是说,当需要查找某一数据时,最多只需要 1~3 次 I/O 操作(注意:顶层的根节点是在内存中的)

  1. B树和B+树的区别

B+ 树相当于是在 B 上的一种优化,主要区别如下:

  1. B+ 树非叶子节点只存储键值对信息,B 树 data 数据也需要存储,而每一页的存储空间是有限的(默认 16 kb),那么如果 data 数据较大时,每个节点能存储的 key 就很少,进而导致树的深度较大,增大了查询时的磁盘 IO 次数(每一层都进行一次 IO).
  2. B+ 树的叶子节点保存全集数据,是一个链表结构,而非叶子节点只存储 key,大大增加了非叶子节点存储 key 的数量,降低了树高.
  • 聚簇索引和非聚簇索引

    • innoDB 中的主键索引

    a)聚簇索引:由 主键索引 和 辅助索引 构成(两颗 B+ 树).

    主键索引:主键索引就是刚刚讲到的 B+ 树结构,当需要查找例如 where Id = 14,就会去 B+ 树顺着目录找到对应的叶子节点,然后直接获取节点中的数据(myisam 非聚簇索引中的主键索引的叶子节点这里存的是数据的地址,而非数据).

    Ps:如果没有定义主键,就会选择唯一且非空的索引代替,如果非空索引也没有,就会自己隐式定义一个主键形成聚簇索引

    辅助索引(innoDB 中的非聚簇索引就是辅助索引):就是在聚簇索引之上建立的索引,一般来说就是表中给其他字段建立的索引(非主键索引),也就是 复合索引、普通索引、唯一索引,并且的叶子节点存储的不再全集数据,而是主键值.

    查询过程:例如 where name=‘cyk’,步骤如下

    1. 在辅助索引树中检索 name,然后到达叶子节点获取对应的主键.
    2. 根据主键在聚簇索引 B+ 树种在及进行一次检索操作,最终到达叶子节点获取整行数据.
      image-20240710204143056

    b)非聚簇索引:在 myisam(直译:“麦zen”)使用的是非聚簇索引,也由两颗 B+ 树构成(主键索引、辅助索引).

    主键索引 B+ 树:非叶子节点存储了主键和指针,叶子节点存储的是主键、数据真实地址、指针.

    辅助索引 B+ 树:存储了辅助键(非主键). 叶子节点都是用一个地址指向真正的表的数据,因此辅助键无需像 innoDB 一样访问主键索引树.
    image-20240710204220787

    • 使用聚簇索引的优势

    每次使用辅助索引检索都需要经过两次 B+ 树查询,看上去聚簇索引的效率明显低于非聚簇索引,这不是多此一举么,聚簇索引优势在哪?

    1. 缓存机制:访问同一页的不同记录时,会把页加载到缓存中,再次访问的时候,会在内存中完成访问,不必访问磁盘,而主键和数据又是一起被载入内存的,因此按照主键 id 来组织数据(排好序的),获取更快.
    2. 叶子节点存储:innoDB 中的辅助索引叶子节点存储主键值,而不是物理地址,因此当行数据发生改变时(对表进行增删改),叶子节点也无需像 myisam 非聚簇索引的索引树叶子节点一样更新物理地址,只需要维护索引树即可.
    3. 空间上:innoDB 中的辅助索引叶子节点存放的是主键值,而 myisam 中存储的是物理地址,因此空间占用更小.
    • 使用聚簇索引需要注意什么

    主键最好不要使用 uuid,因为 uuid 值过于离散,不适合排序,并且有可能生成的 uuid 插入在索引树的中间位置,导致树调整复杂度变大,查询时消耗更多的时间.

    建议使用 int 或者 bigint 类型的自增,方便排序并且默认会在索引树的末尾增加主键值,对索引树的结构影响最小.

    • 为什么主键通常建议使用自增 id

    使用自增ID作为主键,可以确保每次插入新记录时,记录都会顺序添加到当前索引节点的后续位置。当一页写满时,会自动开辟一个新的页。这种顺序插入的方式可以减少磁盘I/O的次数,从而提高插入性能。相比之下,如果使用非自增的主键,可能会导致插入操作变得随机,从而增加磁盘I/O的开销。

    • 索引失效的场景
      1. like 查询:如果匹配字符串的第一个字符为 “%”(匹配一个或多个字符),索引不会被使用;如果 “%” 不是在第一个位置,索引就会被使用.
      2. or 查询:如果 or 前后的两个条件都是索引,那么就会使用索引,如果任意一个不是索引,那么查询中不使用索引.

二、SQL优化

  • 避免使用 select *
很多查询场景,为了方便,喜欢直接使用 select *,一次性查出所有列的数据.  但是可能我们真正使用到的只有其中的 一两列,造成以下问题:

浪费内存 和 cpu 资源.
多余的数据会占用 网络带宽,增加数据传输时间.
最重要的一点是,select* 不会走“覆盖索引”(一种复合索引,同时复合最左前缀原则,并且 select 子句中也包含了索引列,这个查询就会用到 覆盖索引),会出现大量的 回表(根据索引找到指定行数据后,还需要再次根据主键到数据块里取数据) 操作.
  • 尽量避免多表联查
一般多表联查都会涉及到笛卡尔积,然后再从中挑选出数据,一旦联查的两张表中数据都比较大的时候,效率就会非常低.

因此一般建议的的做法是,先调用一次接口从表一中拿到数据,然后再拿着表一中的数据调用一次数据库,拿到表 2 的数据,然后在内存中通过 Stream 流的方式来处理数据(group by...)
  • 避免索引失效场景
  • 批量操作
当有一个业务是需要你批量插入数据,如何实现?

a)错误的实现如下:

for(user in userList) {
    userRepo.inser(user)
}
 
// 对应的sql: insert into user(...) values(...)
由于数据库也是客户端服务器的结构,因此我们每次和数据通信都是需要一定的网络开销,因此,如果我们能够将这种大量请求打包成一个请求,就可以减少更多的性能损耗.

好比运输快递,是一个个快递运好呢,还是一个车里装一堆快递,一次运输好呢~

b)正确实现:

userRepo.insertBatch(userList)
 
// 对应的sql: insert into user(...) values(...),(...),(...)
当然这里提一点,如果数据量特别大的情况下,一次搬运的效率反而会更低(亲测),因此可以来分批次梳理,例如第一次插入 10000 条数据,第二次插入 10000 条数据这样. 
  • limit 优化
a)错误实现:例如文章分页查询业务,我们可以通过 sql 语句一次性的拿到所有文章,然后在内存中控制,拿出我们想要的分页片段.

这样做,功能上讲确实没什么问题,但是每次都是查询出所有文章数据,sql 写起来是方便,但是性能大大下降.

b)正确实现:使用 offset + limit 的方式来限制拿到的文章,这样就大大减少了网络和系统开销.
  • in 中值过多
a)有时候我们会根据 id列表 来限制查询哪些用户的信息,就会通过 in 来指定.

但是如果我们不加以限制,可能会导致一次查询很多数据,导致接口超时,例如:

select id,name from user where id in (1,2,3...100000000);
b)因此我们应该在业务代码中加以限制,如果超出了 500 条记录,就抛异常.

如果一定要超出的话,也可以使用多线程的方式,最后把查询到的数据汇总.
  • 高效分页查询
a)一般我们的分页查询都是如下实现:

select id, name from user limit 10,20
上述是表中数据量比较少的时候没有什么问题.  如果表中数据量很多,就可能出现性能上的问题.

例如:

select id, name from user limit 10000000,20
MySQL 会先查到 10000020 条数据,然后丢弃前面的 10000000 条,只查询后 20 条,这样也是非常浪费资源的.

b)这种海量数据,我们就可以利用 id 主键索引,去查询:

select id,name from user where id > 1000000 limit 20;
 Ps:但是这种情况要求 id 一定要是连续的.
  • 索引优化、并控制索引的数量
索引能提高 SQL 的查询性能,但是索引数量并不是越多越好,原因如下:

空间开销:索引也是需要占用一定的存储空间,同时还会带来一定的性能损耗
插入、更新和删除的开销:当表中的数据发生变化(如插入、更新或删除)时,索引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更新。这意味着每次数据变化时,数据库不仅要修改数据本身,还要修改相关的索引。如果索引过多,这些操作会变得非常耗时,降低数据库的性能。
阿里巴巴开发手册中规定,单表索引数量尽量控制在 5 个以内.  当然也不是绝对的,需要根据项目具体的项目而定.   

另外如果经常使用 模糊查询,还是将其转移到 ES 中.
  • group by 分组的高效写法
group by 的主要作用就是分组 + 去重,常常也会搭配 having 一起配合使用,表示分组后进行条件过滤.

例如场景:要求查询 id <= 200 的用户数据,并且根据 sex 分组.

a)一种不太好的写法如下:

select id,name,age from user group by sex having id <= 200
因为这种写法是先分组后,再去过滤 id 大于 200 的用户. 也就是说,分组是按照你表中有多少用户数据就对多少用户进行分组.  效率低下.

b)正确写法如下:

select id,name,age from user where id <= 200 group by sex
使用  where 条件过滤在前,就已经把很多多余的数据过滤掉了,这样分组时就会更高效.
0

评论区